三十「小餘兒」,五十「花無缺」

疫情以來,留在家的時間多了,在「煲劇」的過程中,發現很多經典小說故事,都不斷地被從拍,當中有高矮肥瘦不同款的小龍女,娘砲張無忌,和一群「擺甫士」特別叻,武打根基卻稀鬆平常的「武林高手」,跟舊版劇集比起來,無論是對人心的感染力,或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力,差距都是太遠!武俠故事到底要講究拳腳功夫,新版劇側重電腦特技,武打場面跟打電子遊戲機似的,余不敢恭維。

舊時每個小男孩看過「天龍八部」的,都在家偷偷練習降龍十八掌,只是從不知那八部天龍是什麼。後來令狐沖的事蹟深入人心,個個便爭着要學「辟邪劍法」和「葵花寶典」。筆者當年比較早熟,所以只勸同學們去練,自己偷着暗笑。

孩童時期受武俠文化影響,價值觀亦據之而形成,及長,發現這大千世界根本不是那回事,初嘗現實生活的苦滋味時,還未滿二十歲呐!電影二十、三十、四十,講述三個女性在人生三個歲數階段時的追求,和要應付的際遇,看後不禁令人回顧一下,自己在同樣的年歲時都在幹些什麼。

筆者二十前也曾經是樂隊主音,參加過當時香港最盛大的樂隊比賽「嘉士伯流行音樂節」,所以對於電影中李心潔追趕她的音樂夢是頗有共鳴。只是現實生活中,能不顧一切追夢的又有幾人?這種奢侈的選擇,在下當然負擔不起,所以跟老朋友老同學聚會時,人家都經常話當年,回味着二十歲前後的少年輕狂,而自己卻彷彿有一種從未年輕過的感覺。

聖人說:「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……」,電影裏劉若英努力尋找幸福,或許對她來說,脫離虛妄的浪漫,找到實在的依傍就是立,但這樣的標準,未免有點過低。不久前有一套大陸電視劇名為三十而已,也是以三位女性做主角,從不同社會階層和身份出發,描述活在大城市的人們,離開青春,踏入中年時所遇到的困難、改變、妥協等。付出各種沉重的代價,為的就是要成家立業,這立字,藏着對自己的要求,對家人、朋友和社會的交代,相當寫實。

中國歷代一般重文輕武,官員選拔制度備受重視,但科舉畢竟是精英制,且不似現代公開考試可每年都舉辦,所以中舉機會甚微。所謂「三十老明經,五十少進士」,考試考到五十歲才中進士還說是年輕,其難可知。鑒於僧多粥少,失落科舉者眾或會導致社會不穩,所以朝廷會因應實質需要,不定期舉辦額外考試,稱為恩科。

恩科好比皇上開恩而特設之科舉,當然受到士子們歡迎。斗數家把這種特殊恩惠吸收,透過「恩光」一曜在命盤裡反映出來。從字面義看,恩光可以理解為憑恩科及第,光宗耀祖,在命盤中,據筆者師父所說,恩光主殊榮。

這種殊榮並不侷限於考試選拔之吉,具體應驗當然要取決於主星星系性質而定。總的來說,恩光喜與文昌文曲,天魁天鉞同度或會照,於古代主科舉得利,但發貴不一定同時發富。皆因恩光只主顯貴,所以實際情況是中舉後不一定獲得出任肥缺,這方面非依靠人脈和錢財疏通不可。因此,要做到富貴雙全,除正曜吉會恩光外,必須見祿。

從古到今,人生階段多以十年為單位來觀察,斗數算命的大限亦不例外,所謂十年人事幾番新,可說是客觀事實。筆者年過半百,已達幾番新的第五個週期,是該知天命的時候,然多番反省,自覺所學遠未及語此。

日前跟大師姐茶聚時聊起這話題,她便問道,在這數十年的光景內,你到底成就了些什麼?答曰:「我三十歲已成為小餘兒,現年過五十已變成花無缺嘍⋯⋯」。所謂小餘兒,是銀行戶口有些少餘款的意思。經營小生意至今快三十年,雖未有發大財,卻已達不缺錢花的水平。師姐聞言失笑,還誇我對絕代雙驕有異於常人的深刻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