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卦之象,是風在地上,風主號令,故有雷厲風行之說,而地象眾,所以本卦象徵王者設教化於民眾之上,讓萬民景仰。從卦序看,觀卦排在臨卦之後,而臨卦主王者親臨其事,所主理的必然是大事。在古代,要王者親身處理而且又是最重大的事,必然是宗廟祭祀,而祭禮的過程包括多個階段,大部份是走走程序,在民眾的眼裡,沒什麼看頭的。唯獨祭祀的高潮,即是王者執行「盥」禮時,卻非常有可觀性,這正如卦辭所言:「觀,盥而不薦,有乎顒若」。王者主禮,祭天敬神,到盥禮時,最為肅穆,神態莊嚴。由於王者以身作則,表現出外貌嚴肅(顒),內心又高度信實(有乎),上行下效,民眾亦不敢掉以輕心,跟著儀軌,接受教化。

上來的解說,可引《彖傳》和《象傳》作佐證。彖曰:「聖人以神道設教,而天下服矣」,所謂神道設教,就是透過宗廟祭祀的教化手段,來達到萬民臣服的目的。象曰:「觀,先王以省方,觀民設教」,這是說王者省視四方,觀察民情民風,以制定管治方法,教化民眾。所以觀,除了讓別人觀察之外,亦主自己從別人身上觀察出法道來。

《雜卦傳》中,說到觀卦的部份是這樣寫道:「臨觀之義,或與或求」,正好呼應《象傳》中的描述。臨,觀二卦是綜卦的關係,據來知德先生之言,臨卦主君子臨下,故有施與的意味,而觀卦則是「下民之觀君上,有仰止觀光之心」,所以有所祈求。但應注意的是,這裡的與和求之間,不是絕對的關係,因此才說「或與或求」,與和求互為因果,所以君上也會有求法道於民眾的時候,這一點,亦具體地在各爻表達出來,如九五爻:「觀我生,君子無咎」和上九爻:「觀其生,君子無咎」等。

總的來說,觀,就是觀察之道,觀察的法則。本卦的意義,乃透過描述廣大民眾和各方諸侯,參與觀看帝王主禮的祭祀,從而達到教化人民,天下臣服的目的來表達,卦德在於高水平的要求,不可落於俗套,這樣行事才合觀卦的指示。正因如此,卦辭才會說:「盥而不薦」,即只須重視「盥」這個表達誠心誠意的儀式就行,只要這個階段做得好,水準夠高,其他的部份也只不過是過程而已。

卦德貫通各爻,所以爻辭中有「童觀」,「闚觀」(闚與窺同),都是說一些婦孺之見,他們的觀察方法,他們的觀點,都是層次低下,「小人」採納或可無咎病,君子則絕不宜接受的觀察法則。對下乘的「觀」加以貶抑,就等於對上乘的「觀」予以肯定,如九五爻和上九爻,皆言「君子無咎」,一卦之內,婦孺君子,對比鮮明,卦德自現。

在研究本卦的過程中,有不少學者都花了很多功夫在個別文字的研究上。這些研究的結果非常重要,亦有相當的趣味,對於理解古時的文化風俗,更有莫大裨益。比如說「盥」字,一般都認為盥通灌,是祭祀時奠酒的意思。孔子曰:「禘自既灌而往者,吾不欲觀之」,意思就是祭祀中灌酒往後的部份,我都不想觀看,這正好配合卦辭中「盥而不薦」之義。不過亦有學者主張盥為洗滌的意思,因為祭神獻供,必須身心潔淨,心以誠為潔淨,而洗滌雙手後,方可獻上祭品。兩種說法皆通,筆者認為不必硬要作出取捨,只須掌握觀卦的精神即可。

易學博大精深,筆者着重占斷,對於訓詁和純理論的研究,就讓有心人去專攻可也。所以每次談易說卦,必引述過往占例,務求發揮易卜的實用性,這次也一樣,引一觀卦占例供各位參考。說起來也有十幾二十年前的事,當時一位嫁到香港來的中年婦前來問卦,她跟她丈夫看上去歲數差距很大,而且婦人相貌娟好,估計也是為了想拿到香港身份證而遠嫁來港。會面時她自己透露,她是帶著獨生女兒移居香港的,孩子是跟前夫所生,已二十出頭。因為自己年紀大了也不可能再有孩子了,所以女兒便是她唯一的希望。

她前來的目的,就是因為有同鄉要給她女兒作媒,說有一個條件特別好的「香港仔」可選(她當時是這樣形容咱們本地男的),一時間拿不定主意,便想占上一卦,看看此人是否理想,結果筮得觀卦,九五爻動。爻辭曰:「觀我生,君子无咎」。要知道本爻的意思,先要明白「生」是什麼。觀卦的六三爻:「觀我生,進退」,當中也用上生字,概括來說,意思是狀況、景況。所以「觀我生」,就是自我觀察個人的情況,考慮清楚後才論「進退」的意思。

但是九五爻中的「生」卻有不同的意思,《象傳》曰:「觀我生,觀民也」,簡單來說,意思是「要自我觀察,就是要觀察自己的人民(下屬)」,因為「居於尊位,為觀之主…. 觀之極者也….. 故觀民之俗,以察己道,百姓有罪,在於一人,君子風著,己乃無咎….. 將欲自觀乃觀民也」。所以王者之自省,就是要看人民的風俗(社會的價值觀),即「觀我生」。若王者能以身作則,教化百姓,就能「君子無咎」了。

前述本卦的綱領,是要有高的要求,這一點自然是對人亦對己的。那中年婦說話時明顯只看重對方的條件,卻沒有考慮自家的狀況是否對應人家的口味。說白一點,就是「香港地」有點錢的能不嫌棄沒什麼條件的新移民嗎?因此筆者認為,中年婦該多考慮一下自身的條件(觀我生),特別是與對方交流時,必須坦承,不可為了促成這段婚姻,而諸多隱瞞,或撒謊裝蒜,因為爻辭明言:「君子無咎」,所以一切非君子的行徑,結果只會是落得咎由自取的。

後來,一些三姑六婆傳來流言蜚語,說中年婦的女兒剛生了孩子,而且未婚,爸爸自然不是那位香港仔。姑婆們又精於計算,說那女兒相親時應該已經懷上了云云。這些八卦都無法證實,亦不必理會,但就占斷吉凶來說,當卦爻中說無咎,並不等於是吉利,判斷時皆要以卦德為基礎,繼而揣摩爻辭中的義理,方能定進退。

近年易卜在香港的流行程度已大不如前,原因除了是因為易學深奧之外,諸如西方文化影響,新一代港人不願意認識中國文化,以及他們中文水平普遍不濟等因素,都漸漸令易經變成冷門學問。年輕人寧可玩塔羅牌,都不願意瞭解陰陽變易的法則,可惜之至。記得有一位香港讀者曾問筆者,對近年流行的「易經塔羅牌」有什麼看法,它是否也包含了易卜的原理在內,筆者反問她道:「好好的一煲老火湯,你倒進去羅宋湯,會是什麼味兒?」。

據統計數字顯示,近期有不少台灣讀者瀏覽筆者的網站,願意花時間閱讀在下的文章,而且人數還在上升中,筆者很想跟台灣讀者們說聲感謝,更希望以後有機會多加互動,在學術上互相切磋交流。希望台灣朋友們的那股書卷氣息,能多少傳過來一點,感染一下我們香港的孩子們,不要老打電腦遊戲就好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