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卦的基本意思,傳統的說法解作等待,所以彖辭曰:「需,須也,險在前也…」,即是說卜得需卦,無論所問何事,都得先停一停,等一等,因為有險難在前,故必須調整既定政策,或改變方針,或放棄原定計劃,改投他處,方可獲吉。因此需卦的卦辭說:「有孚,光亨。貞吉,利涉大川」,古人安土重遷,不輕易出門或遠走他鄉,所以既說「利涉大川」,就是明言需要改變目前的狀況。
因此問卦者,應審視自己所處身的環境,作出應變措施。在需卦的六爻中,概括地指示出各種能令人停滯不前,等待轉機的的狀況,最宜仔細體會而後斷吉凶。
舉例說,初九爻言「需於郊」,所謂郊,可以理解為「遠處」,就是遠離是非、混亂、險阻之地。占得此卦應抑制進取之心,按照既定計劃,持之以恆,等待時機成熟才改變。
一位易學前輩,決定舉家於1997年前離開香港,移居海外,遂於九十年代初開始變賣資產,至1996年,據說只剩下唯一的住房還未出售,因擔心他日適應不了新生活,當時便對賣掉最後的房子一事十分猶豫,乃占卜以定行止,得需卦初九。
依前輩的見解,放諸現實,當時的香港市況,風高浪急,交投熾熱,可說是危機四伏,於是便決心按照原定計劃移民,並賣掉最後的房產,遷出香港這個「中原」,靜待時機而應變。產業沽出後不一年,發生亞洲金融風暴,香港樓價暴跌,前輩則早已遠在異鄉,得以全身而退。
2000年開始,前輩逐步在港購置住宅,過去二十年間,財產以倍數增長,究其成功原因,實在是得益於需卦爻辭及卦德的提示,同時亦體現了前輩如何靈活且準確地據卦義作出預測。以往在易卦變占方面,筆者得到過前輩的指教,得益非淺,自當銘記。
除了初爻外,其他狀況有「需於沙」,「需於泥」,「需於血」,「需於酒食」及「入於穴」等,各有不同的需待情況,不同的轉變契機。總的來說,需卦之德,在於欲速不達,「有待乃進」,則雖然坎險在前,亦可迎刃而解,最終獲吉。
